2025年7月12日至26日,由北京物资学院罗国庆所率领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朱一明、郭金桦,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平家疃村(京东第一大自然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该团队由信息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五名跨学科研究生构成,围绕“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融合的数字化赋能”这一核心主题,采取田野调查、深入访谈以及数字技术实操等手段,探讨大运河畔红色基因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深挖红色根脉,构建运河思政新载体
团队一行首次抵达北京市通州区平家疃村的村民委员会,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以及其他村干部共同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双方就“红色历史传承与数字技术赋能”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李小龙书记详细介绍了平家疃村作为通州地区抗战时期的重要据点,所拥有的运河抗战遗迹与乡情村史资源。同时,他指出当前存在着“红色资源碎片化、传播方式传统化”等问题。
在村史馆的调研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员们对村庄的革命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构建“运河红色基因库”的规划:运用3D扫描技术对抗战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并融合AR技术,开发沉浸式的革命场景体验。与此同时,信息学院的学生们现场展示了“云上村史馆”的原型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通过扫码获取文物的动态解说,为传统的展览形式注入了互动性的活力。
数字赋能破局,跨学科方案激活乡村文旅
针对调研发现的文旅融合瓶颈,团队提出三层赋能框架:
一是针对智慧文旅平台构建的议题。经济学院研究团队在对电子商务数据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后,提出以下建议:整合宋庄艺术区之资源,构建“红色研学、艺术写生及农品直播”三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路线。通过研发专用小程序,实现门票预约、文化创意产品销售与农特产品溯源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二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工作。信息学院团队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融合平家疃村革命历史故事与木活字印刷技艺的创新性方案,并成功研发了“扫码印英雄”互动项目。该项目使得参观者在活动现场能够亲自动手印刷革命人物故事册,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赏动态呈现的党史微课程。
三是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鉴于对基层治理领域所进行的深入调研,我方团队建议开发一套针对游客行为的详细大数据分析模型,该模型旨在准确识别文化旅游消费群体的偏好,以此为红色研学课程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本次实践活动深刻展现了北京物资学院秉承的“将学术论文转化为京华大地具体实践成果”的教育理念。该团队将持续深化“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智慧文旅开发及校地协同育人”三位一体的全面赋能模式,致力于为首都乡村振兴注入新的青春动能。 (通讯员 罗国庆 郭金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0-15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