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商丘师范学院 “梦启彩虹・童行未来” 志愿宣讲团走进商丘市梁园区民西社区,开展 “指尖传雅韵,缤纷润童心”志愿服务活动,为求社区小学生带来充满童趣与艺术气息的暑期体验。本次活动以经典童话“小红帽”为主题,通过原创手势舞课程,激发儿童艺术兴趣,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了音乐与肢体的快乐律动。
民西社区是周边小学学生课后和假期活动的核心场所,但由于资源有限,长期缺乏音乐、舞蹈类教具,艺术教育始终是薄弱环节。不少孩子很少接触系统的艺术启蒙,团队通过前期走访和家长沟通,精准把握6至12岁儿童对艺术课程的强烈需求,最终确定以“手势+音乐”为框架,自主开发“小红帽”主题手势舞课程。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们合照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团队严格遵循“适配不同年龄段认知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原则,召开三次课程研讨会,反复打磨动作细节。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肢体控制能力较弱的特点,志愿者们简化连续动作,保留“双手举过头顶比心模仿红帽”“身体轻晃模拟森林行走”“双手弯成圆形做提篮动作”等三组核心手势,每组均设计为4个八拍的重复节奏,降低记忆与操作门槛。
宣讲团成员在教具准备上也做足了功课:不仅提前录制慢动作与常速双版示范视频,背景配以森林、小屋等童话元素,还特别精选改编版《小红帽》歌曲,将节奏放缓0.2倍,并在歌词中加入“蝴蝶飞呀飞”“篮子沉甸甸”等具象化表达,以贴合手势含义。
教学环节,宣讲团成员首先播放改编版《小红帽》歌曲,清亮的童声旋律刚响起,几个活泼的孩子就跟着轻轻哼唱:“小红帽,挎着篮,穿过森林去看外婆~” 宣讲团成员顺势引导:“咱们边唱边学动作,让歌声跟着小手一起动起来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应答,课堂瞬间被歌声点亮。随后,成员们将整套手势舞拆解为 “出发去外婆家”“森林遇到小伙伴”“到达外婆家送礼物” 三个段落,采用 “分解演示、形象讲解、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每教一个动作,成员们都会停顿观察,及时纠正错误。
图为宣讲团成员教孩子们唱“小红帽”
随着教学推进,孩子们从初学时的拘谨模仿逐渐转为主动演绎,课堂气氛愈加热烈。孩子们小脸通红、眼神专注,努力跟上每一个节拍,有的大胆创新,在“遇蝴蝶”时加入脚尖点地、在“送礼物”时改“提篮”为“张开双手送爱心”,甚至还有孩子跑到志愿者面前分享自己设计的新动作。《小红帽》的歌声、孩子的笑声与志愿者的鼓励声交织回荡,原本羞涩不敢动的孩子,也在氛围感染下放松身体、享受节奏。
图为孩子们与宣讲团成员们一同跳手势舞
活动尾声,一场仪式感十足的“手势舞展示会”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依次走上“小舞台”,在音乐中集体展示学习成果。台下家长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有的跟着哼唱,有的鼓掌称赞,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
展示会后,几位家长主动与志愿者交流反馈。一位母亲欣慰地说:“我家孩子性格内向,平时从不跳舞,今天竟主动上台,真是一个大转变!”
活动结束后,宣讲团负责人总结表示,此次“小红帽”手势舞课程是团队依托经典童话推进儿童艺术普及的一次有效探索,通过将肢体律动与音乐启蒙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礼貌、勇敢等积极价值。未来,团队计划持续开发“三只小熊”“拔萝卜”“小兔子乖乖”等更多手势舞课程,并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设计“划龙舟”“赏明月”等文化主题动作,走进更多像民西社区一样的艺术资源薄弱区域,让艺术启蒙的种子广泛播撒,陪伴孩子们在旋律中快乐成长。(作者:周淑涵 排版:李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