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红色文旅赋能产业兴 乡村振兴路上践初心

红色文旅赋能产业兴 乡村振兴路上践初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星火湘传”湖南实践团韶山实践记

孙碧遥/文   袁艺、魏路珈/图

2025年8月22日,晨光初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星火湘传-资环学院赴湖南实践团的队员们已整装待发。每个人都满怀激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期待在有限的时间内,探寻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团队深入水果种植基地,走访农户家庭,通过实地访谈,系统调研红色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特别关注其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具体成效。

图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星火湘传-资环学院赴湖南实践团合影

红色文旅带动产业升级
实践团首先走进韶山生态水果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依托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式采摘,实现了"红色引流+绿色变现"的良性循环。在与种植区当地果农的交流中了解到,韶山依托红色文化的旅游业显著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蓬勃发展。此外,借助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当地生态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有效保障。过去他们的水果主要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往往面临着销售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但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到韶山,不仅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业,也让他们的水果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游客们在参观完红色景点后,往往会选择到种植基地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水果,这极大地促进了水果的销售,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队员们详细记录了基地采用的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并重点调研了红色文旅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游客因为红色之旅认识我们的产品,又因为产品质量成为回头客,"负责人补充道。

图二 实践团员在水果种植基地与果农交流

图三 实践团成员在水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红色资源惠及民生改善
随后,实践团分组走访了韶山村的几户农户。队员们采访调研注意到,当地通过红色旅游实现增收的农户在村里很普遍。在过去几年,农户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实践团通过结构化的访谈,详细记录了农户在经营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参与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收益和发展需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红色文旅发展为留守妇女和老年人提供了导游、保洁、手工艺制作等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该村去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地突破。这些收益有效反哺了民生改善。实践团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已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此外,道路修建、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中。

图四 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农民

实践收获与未来展望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认识,还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队员郭同学感慨道:“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创新产业发展。”我们要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实践。实践团后续将提出适用于巷子口镇的“红色文旅+特色农业”发展方案,并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实践成果的转化。我们实践团将继续追寻红色足迹,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建设中绽放光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91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