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组建成立中北大学“‘盐’途有你”暑期社会实践团。志愿服务队便奔赴运城,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等多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先前往了运城博物馆与盐湖园。运城博物馆于2013年成立,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区,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文物、历史文献、民族服饰等。运城盐湖有4600多年的采盐史,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当初的盐湖因过度开采、产业陈旧、污染加重面临发展困境。
图为实践团参观运城博物馆后,于运城博物馆外合影。杨佳欣 供图
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千年盐湖向着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随后队伍来到了池盐文化博览园。这里不仅重现了古代盐场的生产场景,还提供了制盐过程中产生的各阶段的样品,不仅如此还有精美的盐制作的物品。工作人员帮实践团讲解了博物馆里面的各种细节,博览园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盐业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运城盐湖周边调研,发现盐湖文化历史悠久,与太阳风、食盐、戏剧、文学等元素紧密相连,曾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盐湖产业受到影响,政府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发展。
团队队旗 彭怡洁供图
团队建议在宣传和保护中加入人文元素,提升公众对盐湖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运城学院的咸老师和学者讨论了盐湖文化研究的进展。研究重点在于盐流化过程,而非文化本身,涉及古代居民生活、战争、文化传承等方面。
自2006年起,他们专注于盐业文献的整理研究,特别是清代文献和近代转型的探讨。研究还涵盖了盐湖地区从古代生产实验到现代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介绍了河东地区的文化遗迹,如赤炎文化博览园和赤神庙,以及研学基地在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图为实践团参观盐池博物馆,跟随讲解员了解盐池历史。王煊 供图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深植根于立德树人的沃土之中,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璀璨明珠,更是锻造时代新人的熔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它是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连接着书本知识与广阔天地,让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乡村小巷中,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它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学子们的心田,让党史学习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化作一股股强劲的力量,激励他们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致远。在这片实践的热土上,学生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不仅看见了中国的辽阔与壮美,更用心灵触碰到了那份深沉的中国精神。他们倾听民声,感悟民情,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通讯员 刘卓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3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