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特色,为了深入了解并推广皮影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皮影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海洋大学乡影传情队于7月8日到7月16日开展了皮影戏制作工艺学习、剧目表演、介绍宣讲活动。
与皮影传承人交流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深入研究了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专业皮影艺术家皮影戏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云凤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皮影的制作过程,吴老师在皮影雕刻和皮影戏表演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在与吴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了皮影文化表演与制作的相关知识、皮影传承的重要价值以及传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这让小组成员更加感到传承皮影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坚定了将皮影宣传出去的信心。
雕刻与上色学习
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学习了选皮、剪影、雕刻、上色等传统技艺,学习选皮的过程中,吴老师提到皮影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硬度都不一样,上面最软,下面稍硬,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分开。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观察吴老师示范雕刻皮影和上色的动作。吴老师还告诉成员们制作仙鹤皮影时,要特别注意其优雅的颈部线条和灵动的身姿,确保在表演时能够展现出仙鹤的灵动与高贵。在吴老师的鼓励下成员们纷纷自己上手尝试,并认真学习如何握笔雕刻和读剧目台词。
皮影戏《一个真实的故事》表演
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皮影戏《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表演练习中,该剧目所用到的皮影分为蝴蝶、莲花、白鹤和仙子。仙鹤的动作设计包括展翅、觅食、起舞等,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通过操纵杆精准控制皮影的关节来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们反复练习,从生硬到熟练,逐步掌握了仙鹤的表演动作。仙子的动作设计则要求轻盈而富有节奏感,其包括轻盈飘动、手势变幻、表情传情等,成员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操纵杆控制皮影的每一个关节,以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光影效果增强表演的立体感,如何通过音乐和旁白与皮影动作相配合,以及如何通过表情和声音的变化传达角色的情感。在多次排练后成员们开始在舞台上实践所学,团队成员操纵皮影、负责旁白和音乐配合分工明确,在所有成员的努力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曲目表演。
社区宣讲
除了学习和表演,团队还开展了皮影戏的宣讲活动,向青岛西海岸新区大窑社区的居民介绍了皮影戏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起源、发展现状、艺术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宣讲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和现场演示,让居民们近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向大众普及了皮影知识,呼吁群众增加对以皮影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小组成员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他们认识到,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宣讲过后,小组在大窑社区的居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宣讲将皮影戏这一经典艺术带进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传统艺术形式濒临失传,皮影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虽然在近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发展危机和挑战。小组组员们深知,文化宣传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在乡村中加大其宣传力度。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价值,认识到皮影戏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皮影戏表演不仅是一种动作的模仿,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乡村文化发展现状,使大家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3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