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向前移、便民零距离
——————巴州区持续推动“群众诉求大起底”走深走实
日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巴州区22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群众诉求快处中心,全域实现打捞群众诉求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实效,此项工作也开创了全省甚至全国之先河。
民有所呼,必须所应。
2021年,巴州区创新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推动基层治理从末端转到前端,从前端转到事端,从事端转到心端。
特别是今年,巴州区积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域设置专门的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机构,以“捞起来·钉着办”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把“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小目标”,在真抓实干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显示,四年来,巴州区共打捞群众有效诉求40595个,目前已化解37864件,办结率达93.27%,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广大群众普遍点赞。
全区域覆盖:四年起底诉求40000余个
2021年,中国共产党巴州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巴中市巴州区委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四区共建”奋力建设清爽巴州奋进巴州幸福巴州的决定》。会议指出,建设幸福巴州,要顺应群众期待、增强治理效能、提高民生温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定、更踏实、更有奔头。
就如何建设幸福巴州,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再提升,做优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积极解决群众诉求,把最普惠、最关键、最紧迫的事办好等。
也就在2021年,巴州区决定在中心城区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治区策略”持续推动,按照坚持“区委主导、纪委主推、政法(信访)主抓、乡镇(街道)主办”的工作思路,率先在城区6个街道设立“诉求快处中心”议事协调机构并配置专门场地开展相关工作。
如何打捞诉求?在此项工作伊始,巴州区将群众诉求快处中心与老干部工作室,与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合署办公,统筹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组织157支队伍深入基层、直扑一线。通过扫码线上“采”、设置信箱“收”、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入户走访“谈”、蹲点调研“挖”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方位“打捞”群众“急”“忧”“盼”等突出问题,做到起底诉求一个不漏,让群众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巴州区宕梁街道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是城区最早挂牌的快处中心之一,探索创新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牵头抓落实、纪工委书记牵头抓督办、挂联领导和挂包单位抓协调、村(社区)抓化解的市民诉求快处五级架构;建立分类办理、闭环管理、跟踪督办、风险预警、领导坐班五项机制,累计办理各类诉求3497个,辖区信访量较同期下降70%以上。
为民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22年,巴州区全覆盖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活动,将触角延伸至乡镇;2023年升级推出“群众诉求再起底”,持续深化此项工作;2024年,再一次将“大起底”工作做深做实,拿出编制,全区22乡镇(街道)专门设立“群众诉求快处中心”事业机构,常态化打捞群众诉求。
从“大起底”到“再起底”,再到全域设置专门的机构,这不仅是巴州区的自我加压,更彰显了巴州区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信心和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
数据显示,四年来,巴州区共打捞群众有效诉求40595个,其中2021年12878个、2022年12779个、2023年11085个、2024年3853个。目前已化解37864件,办结率达93.27%,经验做法被CCTV-12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广大群众普遍点赞。
全链条化解: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速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限制,梁永镇曾经的便民服务中心地势较高,加之乡镇办事群众多为中老年群体,不少群众提出迁建便民服务中心的诉求。诉求虽小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梁永镇通过多方协调,今年5月终于将便民服务中心搬至地势平坦且更加繁华的路段,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在巴州区,积极了解群众诉求化解诉求的并非只有基层干部,上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是零距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23年下半年,巴州区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巴州区24名区级领导深入16个乡镇70个村(社区)蹲点调研,走访群众342户698人,调研点位都地处偏远或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归总梳理,发现具体问题145个,涉及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队伍建设、遗留问题等,对蹲点调研发现的问题均建立了整改清单。
起底诉求只是“开门问诊”,如何“药到病除”才是最终目的。
在“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中,巴州区坚持“事必有回应、事必有人管、事必限时办”原则,严格甄别,严格程序,严格销号。
分级定责。坚持易事快处、难事攻坚、大事兜底,按照“小事村(社区)办、难事乡镇(街道)担、大事区上管”的原则,准确厘清化解层级,明确化解责任主体,严禁层层签转,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
分层建账。逐级精准甄别群众诉求,建立三级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该村(社区)解决的由村(社区)建账;村(社区)不能解决的,由乡镇(街道)建账;乡镇(街道)不能解决的,统一归口区信访局建账。
分类化解。按照政策咨询、意见建议、群众求决、行政效能投诉等对群众诉求进行分类,由村(社区)服务站、乡镇(街道)快处中心、区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在15—90日内逐一分类化解。
分项建档。所有诉求办结销号,需诉求人、办理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四方会签,确保源头可追溯、过程有记录、效果能检验。责任主体对化解诉求按照一案一卷建立档案,并对全部诉求分门别类归档备查。
同时,巴州区联席办定期召开“群众诉求再起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辖区的“疑难杂症”,动态研判诉求办理情况。区委政法委、区纪委监委机关、区信访局、区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每月召集成员单位会商研判,对专项工作进行调度;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定期会商具体事项,确保诉求化解质量。
诉求化解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才是最高标准,群众的满意才是最高评价。西华街附近的供销小区在要求改造后,重新铺设了路面、安装了照明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小区全新面貌和完善的功能配套让居民纷纷点赞。
近年来,巴州区先后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全国“2023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等32项国省荣誉,以“群众诉求大起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荣选2023年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全区信访总量、纪检信访量、网络舆情量断崖式下降。
全流程督导:每个“小诉求”都受到“大重视”
近日,巴州区化成镇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接到一村民“烦心事”:因最近天气干燥少雨,化成镇赵家营村附近的两口堰塘无法正常蓄水,导致近300亩的枳壳园和附近农作物灌溉用水无法有效保障。随后,化成镇纪委立即将该情况报给化成镇党委,迅速协调从附近周边村(社区)堰塘抽水,同时对“堰塘整治后仍然渗漏无法蓄水”的问题进行调查,督促赵家营村限期对堰塘进行重新整治。
目前,巴州区22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群众诉求快处中心,负责群众诉求的受理、分类、办理、转办、督办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纪(工)委指派一名纪检干部入驻中心全程收集问题,建立督查督导“专账”,对办结时限即将到期的群众诉求进行跟踪督办,对已办结诉求同步开展“回头看”,确保诉求真化解、群众真满意。今年4月以来,全区通过群众诉求快处中心收集群众诉求825件,推动化解群众诉求237件,立案43件,处理处分13人。
自2021年以来,巴州区便对打捞的每一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做到“一件一评查一反馈”,及时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人人见面,确保群众“事心双解”。
为杜绝流于程式化的“假化解”,巴州对诉求化解情况实行报账制,各责任单位每周五向区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报送诉求化解情况,同步报送化解佐证资料。区纪委监委机关、区目标绩效中心、区信访局联合组建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实地验靶,被约谈以及责令检视的单位或个人,一律追究责任。
建立化解成效“红黑榜”,对化解工作较好的单位纳入“红榜”,进度滞后的列入“黑榜”,并在全区进行通报。同时,将榜单通报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与干部使用、评先选优和职级职务晋升挂钩。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定期对诉求办结率低、群众满意率低、重办率高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进行集中约谈,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办理质量,目前开展集中约谈8次。
除了倾听群众诉求,巴州区在此项工作还重点关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全区以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深化“群众诉求大起底”,运用“捞起来.钉着办”,以强有力的纪检监察监督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近就快解决。
去年底,巴州区召开正反典型教育大会,这也是巴州区首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全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村(社区)常职干部同时开展纪律教育。来自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等单位的8000余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接受了正反典型教育。
在反面警示的同时,巴州区还积极正向引导。建立红廉文化资源库,打造“一心多点”红廉教育专线,开展红廉“同心行”活动,组织3500余名党员干部和党外人士现场教学,推动形成以红为魂、以廉为荣的社会新风尚和清爽奋进的工作作风。(李广勤 陈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3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