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乡村振兴

深研“梅”好产业链 共绘富农新图景 —— “共富梅香实践队”徽州杨梅产业多维调研纪实

  导语:盛夏骄阳,点燃青春热忱;黄山叠翠,点染“梅”好画卷。7月1日,怀揣助力乡村共富的拳拳之心,“共富梅香实践队”奔赴安徽黄山徽女杨梅采摘园及周边产业一线,他们以“解码杨梅价值链,赋能乡村新发展”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深度沉浸的暑期实践:俯身采摘,感受枝头沉甸甸的收获;探访匠心,见证红果蜕变的奥秘;更将目光投向市场前沿,以扎实调研触摸产业脉搏,矢志为黄山杨梅的品牌化、高值化之路贡献青春智慧。

  躬身采撷,汗水浇灌“梅”好初体验

  到访当日,徽女杨梅园以漫山红霞般的果实和沁人甜香迎接年轻探访者,经验丰富的阿姨和奶奶们笑着相迎。在亲切乡音指引下,队员们戴草帽、挎竹篮,变身“一日果农”。一位白发奶奶边示范边传授秘诀:“摘乌黑发亮、鼓鼓囊囊的,指尖旋果蒂,别硬拽伤枝。”队员们在指导下,小心翼翼采摘枝头“黑珍珠”。

  烈日当空,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浸湿后背,指尖被杨梅汁染得紫红,竹篮里的果实渐渐堆成小山。果农们看着满篮“杨梅不住夸赞,让闷热里的辛劳化作沉甸甸的喜悦。这一刻,“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课本里的句子,而是掌心果实带来的真切体悟——六月末到七月初,正是黄山杨梅攒足了阳光与雨露,风味最盛的时节。

  歇脚时,队员们在树荫下围坐,听果农们念叨:从开花到挂果要防虫害、盼晴雨,丰收了又愁销路与价格,说着说着就提起对增收的期盼。这些带着泥土气的心里话,不仅拉近了与土地的距离,更让后续调研有了扎根现实的视角。

  匠心探秘——从枝头鲜果到杯中玉液

  同日,队员们聚焦杨梅深加工环节,走进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杨梅酒坊。上午还在枝头的鲜果,下午就出现在酒坊之间。调研进一步深入,队员们走访了一家特色本地商家,其产品故事别具一格:独家选用黄山歙县海拔800米的高山野杨梅。实际上野杨梅指的是自然界野生的杨梅树或者性状表现接近野生原始状态的杨梅,高山则是其生长在800米高的山上。负责人自豪介绍:“我们的杨梅酒不是常见浸泡酒,而是遵循地道传统酿造工艺。”新鲜采摘的野杨梅经精心筛选与清洗后,与优质白酒混合,在特定环境下历经漫长自然发酵与陈酿,既最大程度锁住浓郁野性果香,又在时光中成就醇厚绵长、层次丰富的口感。更值得一提的是,高山野杨梅因高海拔、大温差、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天然富含更丰富的抗氧化物质,使佳酿既风味卓绝又兼具健康价值,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黄山杨梅产业高端化、差异化的标杆。

  “小杨梅,大产业。它承载着乡亲们致富的期盼,也链接着广阔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一位队员在密密麻麻的调研笔记扉页上郑重写下,“我们触摸到了生态与匠心的坚实‘长板’,也看清了品牌与渠道的脆弱‘短板’。让‘黄山梅香’飘得更远、更久、价值更高,关键在于握紧品质与特色的‘拳头’,讲好独一无二的黄山故事,并全力以赴打通市场流通的‘任督二脉’。”

  从烈日下指尖染红的农事初体验,到酒坊中见证时光酝酿的匠心奥秘,“共富梅香实践队”用坚实的脚步丈量乡土,用求真的精神解码产业。黄山的青山绿水间,氤氲的不只是醉人的梅香,更升腾着青年一代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滚烫热忱。他们带走的,是对一枚小小杨梅背后复杂产业链条的深度理解与沉甸甸的责任;留下的,是一份凝结实地洞察、专业分析与青春智慧的产业升级蓝图。让徽州“梅”好,深深扎根于这方沃土,香溢四海,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共富之源——这正是“共富梅香”实践队矢志不渝的初心与奋力描绘的乡村振兴壮美图景。步履铿锵,未来可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6-1558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