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 党建之光系列报道之三十一
助力绿色发展 尽显党员风采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982年出生的汪汉成博士,是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团队负责人,也是一名有着19年党龄的党员。他扎根贵州10余载,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潜心科研的道路上谱写着勇攀高峰的华章,在深入产区的田地里洒落着为民服务的风采。他用行动诠释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绿色防控研究领域中结出累累硕果。
扎根贵州:坚守初心不后悔
贵州烟科院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学历人才非常难得,汪汉成是这里引进的第一位“洋博士”。他回忆起2010年刚到单位面试的场景,没想到这里有一流的科研仪器设备,内心非常激动,毅然决然地决定留在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
相对于较好的科研条件,他却不愿吐露当时生活的艰辛,由于单位新建于待开发的金阳新区,交通和吃住都很不方便。他并没有因此而彷徨退却,还软磨硬泡说服女友辞掉南京优越的工作,跟随他一起。后来,父母也一同来到了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的贵州。
尽管他对父母和爱人充满愧疚,但他仍然坚定自己的选择。他说:“单位对科研工作和科技人才非常重视,良好的科研生态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值得我在这里奋斗一辈子”。
潜心科研:勇攀高峰不畏难
汪汉成对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始终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锚定生产实际问题,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向一道道科研难题发起挑战。为了尽早实现科研目标,他争分夺秒,上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是常态,经常加班至深夜,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牙刷、毛巾、剃须刀这些洗漱用品,成了他手提电脑包中的必备品。
正是凭借这样勇攀高峰的勇气与勤勉的工作,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项目等10余项。2022年,申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新协调研究项目成功获批立项,成为行业首次承担绿色防控领域的国际项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先后攻克赤星病、烟叶霉烂病等多个病害防控难题,诊断8种新病害(其中6种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先后荣获省部级奖3项、地厅级奖7项,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件。2017年入选第十一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入选第六批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
深入基层:为民服务苦亦乐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走出农门的共产党员,汪汉成始终不忘农民疾苦,始终牢记自己党员身份,始终坚守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初心和为民服务的情怀。他经常深入产区,帮农民解决病虫害问题,还亲自为农民送药防治,赢得了农民的信赖与夸奖。
2016年,产区育苗大棚先后发生立枯病和灰霉病灾害,他急忙赶到现场诊断病害,亲自示范防控,观察记载病情变化,连续蹲守育苗棚奋战好几天,直到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才回来。
2020年,有户农民地里爆发了靶斑病,以为没治了准备放弃。他得知后立即赶往农户家里,利用科学的防治办法,终于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户高兴的说:“还好有汪博士!不然损失就大了!”
他总是这样把农民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原本肤色白净的他总是被晒得像黑炭一样。家人们责备他、同事们心疼他,但他却乐此不疲,总觉得自己的力量有限,做得还远远不够。
砥砺前行:梦想照亮未来路
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他从腼腆羞涩的少年书生,成长为温文儒雅的青年专家。虽然已经取得了众多科技人员难以企及的成果,但他丝毫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还一如既往地在科研的道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他将带领团队在病虫害绿色防控领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杨国亮 苏贤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9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