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的决策部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14 日至 23 日,源自聂耳故乡的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只耳朵” 青年推普小分队,秉承聂耳先生 “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 的精神内核,走进与越南接壤的边境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老寨村委会新寨村,开展系列普通话推广活动,以青春力量践行聂耳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与文化活力。
(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只耳朵”小分队赴文山州金厂镇新寨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郭钟慧供稿)
升旗仪式融国韵,边陲赤子寄深情
恰逢7 月 17 日聂耳纪念日,小分队依托学校“国歌唱响国境线”红色推普品牌,精心组织了“国歌嘹亮 心声向党”主题活动。伴随着山间晨雾,小分队与新寨村老寨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独特的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银饰碰撞的叮当声与国歌节奏相互呼应,民族风情与爱国情怀在国境线上完美交融。这场仪式以庄严的方式,将普通话传播与红色精神传承紧密相连:独特的民族特色歌词发音让爱国旋律更具穿透力,民族服饰的鲜明色彩诉说着乡村文化的多元生命力。这不仅为推普工作奠定了 “以声传情” 的基调,更让聂耳 “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 的精神在边境村寨深深扎根,成为乡村振兴中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聂耳纪念日小分队组织“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平安供稿)
专题授课讲初心 红色基因润童心
升旗仪式后,“推普小先生” 课堂的班主任通过专题授课,向孩子们讲述聂耳的生平事迹与革命精神。内容涵盖《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聂耳在音乐史上的卓越贡献、音乐家聂耳 “三粒种子” 的成长故事以及家庭教育的深刻意义。小分队成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深了学生对国歌历史意义的理解,将红色基因融入普通话推广工作,切实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聂耳纪念日开展“聂耳故事推普课”特色主题活动,吴怡娴供稿)
日记选读传薪火 标准国音筑根基
在《聂耳日记》选读课上,推普队员以标准普通话领读,将日记中的革命热忱转化为清晰的青春之声。孩子们手持注音节选,跟随队员纠正发音、调整语调。在朗读 “为民众争人格” 等字句时,他们不仅掌握了平翘舌音等发音技巧,更真切感受到聂耳的赤子之心。课程精选民间采风、创作思考等片段,让孩子们在 “乡音” 与 “国音” 的转换中,深刻理解普通话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这种 “红色文化 + 语言教育” 的模式,让乡村孩子的普通话学习更有温度,通过浸润式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为乡村振兴培育兼具语言能力与精神根基的新一代,让聂耳精神在标准语流中扎根生长。
(聂耳纪念日开展《聂耳日记》选读主题活动,平安供稿)
此次聂耳纪念日系列推普活动,既提升了乡村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又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在聂耳精神的指引下,这些山间的 “幼苗” 将持续汲取精神养分,茁壮成长。而推普小分队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传递更多时代新声。
(小分队到文山州金厂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平安供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