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西农学子三下乡:小黄豆“磨”出富裕路,以食养生,打造葛村豆腐功能食品“IP”

  为引导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田间地头上好“思政课”和“劳动课”,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葛邵村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葛邵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葛邵村锅烧豆腐标志点)

  七月的长安,阴晴不定,尽管烈日和雨水交替出现,也没有让实践团停下脚步。前往葛邵村后,村党支部书记董全会向大家介绍了葛村豆腐的发展现状。队员们了解到葛邵村豆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葛邵村有着豆腐村之美誉,当地村民代代传承古法豆腐手艺。百年来,葛村豆腐以其嫩而不散,薄而不破的滑嫩口感,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村干部介绍家庭作坊情况)

  “村里人一直都在传承锅烧豆腐的传统制作手艺,手工制作的味道是一代代葛村人的回忆。”村干部王辉介绍,葛村豆腐选用优质黄豆,通过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压包、成形等7道工序精心制作。葛村豆腐用石膏点卤,用柴禾锅烧,豆腐白、嫩、筋、爽、甜、醇、香,广受消费者欢迎。

(葛邵村锅烧豆腐家庭作坊)

  然而,葛邵村锅烧豆腐发展同样面临一些问题。“您平时购买豆腐时候有没有发现盗用葛村豆腐品牌的现象?”“家中通过制作豆腐一年的收入能达到多少?”在葛邵村,实践团对葛邵村豆腐产业的发展情况、产品种类、制作工艺及其村民收入等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和村民、工坊坊主和村干部的交流,队员们发现当前葛邵村豆腐面临品牌保护欠缺、生产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

  据悉,葛邵村民收入最主要来源即为豆腐生产,全村有大大小小豆腐作坊50多户,目前已有三户完成标准化改造,取得小作坊生产许可证。长期以来村里人都以传统手工技法制作豆腐,但是现在品牌逐渐打响,手工制作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解决供需矛盾,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已注册“黄良葛村豆腐”商标;二是制作户数量由2021年9月20余户、日产量2万余斤,两年时间扩大到50余户、日产量5万余斤;三是环保方面正在进行由柴烧向气烧的升级;四是争取到2022年市级美丽乡村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5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硬件,整合特色产业进行再规划、再利用,项目已完工;五是申请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优质的水源和传承百年的精湛手艺,让葛村豆腐声名远扬。从以前户户为营的家庭小作坊,逐步发展到大批量加工生产的豆腐作坊,变化的是规模和产量,不变的是传统制作豆腐的手工艺。如今的葛村豆腐在传承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豆制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衍生出了豆腐泡、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多个产品,年产豆制品1460多万斤,年产值4000多万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人,豆腐已成为葛邵村兴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当前,葛邵村豆腐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工艺和现代生产之间,产业健全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非遗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以食养生则是现代人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的一大趋势。未来,要将葛邵村锅烧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小作坊规范化生产有机结合,继续搭建葛村豆腐和功能食品之间的桥梁,让“小豆腐”带动“大产业”,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团队将结合专业知识,联系学院豆制品研究领域专家,谋划制定关于葛村豆腐家庭作坊规范化生产制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推进葛邵村豆腐产业发展贡献更多西农智慧。(团队在葛邵村委会合影)

  文/林梁搏成 赵宇杰 图/李喆 李俊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364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